如果你对于垂盆草还不是特别了解的话,现在给您具体介绍下有关垂盆草的种植及其功效作用。
第一、垂盆草栽培
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垂盆草多年生肉质草本,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石隙、沟边及路旁湿润处。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省、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亦有栽培。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
垂盆草干燥品稍卷缩,根细短,茎纤细,棕绿色,直径1至2毫米,茎上有环状节,节上有残留不定根,先端常带花,花序聚伞状,小花黄白色;质韧或脆,断面中心淡黄色。叶片皱缩,易破碎脱落,完整叶呈倒披针形至长圆形,棕绿色。气微,味微苦。以茎细、叶多、色棕绿者为佳。
1、原形态:垂盆草多年生肉质草本。全株无毛。根纤维状,不育茎匍匐,长10-25cm,接近地面的节处易生根。叶常为3片轮生;叶片倒披针形全长圆形,长1.5-2.5cm,宽3-7mm,先端近急尖,基部下延,狭而有距,全缘。聚伞花序,项生,有3-5分枝,花小,无梗;萼片5裂,宽披针形,不等长,长3.5-5mm;花瓣5,黄色,披针形至长圆形,长5-8mm;雄蕊10,2轮,比花瓣短;鳞片5,楔状四方形,先端稍微凹;心皮5,长圆形,略叉开,长5-6mm。蓇葖果,内有多数细小的种子。种子卵圆形,表面有细小的乳头状突起。花期5-7月,果期7-8月。
2、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向阳山坡、石隙、沟边及路旁湿润处。[br]资源分布:分布十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3、栽培: 喜阴湿环境,较耐寒,适宜肥沃的砂质壤上栽培。栽培技术用分株、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北方于春季4-5月,挖出全林,分株后按行株距30cm×15cm栽种,每穴l-2株。扦插繁殖:截取健壮枝条,扦插于苗床中,经常保持床上湿润。左右即叶生根,成活率90%以上。田间管理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为了预防高温季节日照过强,可适当间作白凤仙、决明子、望江南或其他中草药遮荫。
4、栽培技术
选整土地:宜选土壤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每亩施厩肥1500-2000kg,深耕20-25cm,晒垡后整平整细,做成1。3m宽畦,备用。
分株繁殖:4-9月份都可繁殖,其繁殖系数为1:6-1:10,即1.2米可繁殖6-10株。把垂盆草挖出,在畦面上按行距8-10cm开沟,深3-5cm,把植株分开,按株距5cm摆好,根朝下,使大部分茎叶露出土面,覆土压实,连浇水2次,保持畦面湿润,5-7天即成活。
中耕除草:浇水后,地稍干就及时松土除草。宜浅松土,切勿伤根和茎。封畦后停止松土。
及时追肥:主要以基肥为主,栽后15-20天,每亩追施尿素8kg,施后浇清水1次,促使匍匐茎和根生长。
适量灌水:垂盆草怕干旱,天旱少雨要及时适量浇水,促苗旺盛生长,为丰产打下基础。
第二、垂盆草的功效及作用
1、垂盆草适合人群:脾虚腹泻者慎服。
2、垂盆草食疗作用:
垂盆草味甘、淡,性凉;归肝、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湿热黄疸,淋证,泻痢,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湿疹,烫伤,虫蛇咬伤,咯血,衄血,尿血。
3、垂盆草做法指导:
(1)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
(2)用于痈肿初起,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还可消痈退肿。
(3)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4)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5)功效:
垂盆草有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功效,但脾胃虚寒者慎服垂盆草,垂盆草治烫火伤、痈肿恶疮、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疤疖等。
垂盆草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垂盆草有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有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垂盆草主治清利湿热、解毒、湿热黄疸、淋证、泻痢、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湿疹、烫伤、虫蛇咬伤、咯血、衄血、尿血。急、慢性肝炎。垂盆草用于湿热黄疸。能解毒利湿退黄。常与郁金、茵陈蒿、金钱草同用。垂盆草用于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烫火伤等。能清热解毒。可单用鲜品洗净捣烂取汁服。并以汁外涂或以渣外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