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高交会上体验测试生理机能的科技产品。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观察眼
继2013年暗流涌动,2014年的井喷后,互联网医疗在2015年已经是风生水起。在本届高交会上,“互联网+医疗”也是创业者、投资人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形势下移动医疗发展的方向在哪里?笔者从高交会的参展商们身上看到了一些信息:可穿戴医疗智能设备的供应商不再单卖器械,而是寻找线下服务做得好的平台合作;已经做大了线上平台的企业,已经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或者并购医院,把线上服务拓展到了线下。不过,即便有再多的模式探索,互联网医疗仍需要政策的推动。
1.设备商不卖设备找平台
互联网医疗就是把传统的生命信息采集、监测、诊断治疗和咨询,通过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大数据分析与移动互联网相连。所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不再被限定在医院里面和纸面上,而是可以自由上传、移动和分享,使跨区域之间的会诊可以轻松实现。
近几年来,互联网医疗都是高交会上的焦点之一。可穿戴医疗设备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可测血压心率的健康手环、手持式健康监测仪、多功能家庭监护仪、臂式健康监护仪、无创心血管监测仪等可穿戴的医疗设备也是高交会上的宠儿,是市民驻足参观、试用最多的产品之一。
不过,对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战略,一些商家今年理性了许多。今年第一次参加高交会的光聚科技带来了自己最新研发的便携式、移动健康及移动医疗设备,包括运动手表、心电手表、健康手机壳、健康电视盒等,尽管这些智能医疗设备引起不少个人和采购商的兴趣,但是该公司并不现场接单。
“我们这些产品并不向个人销售,而是寻找第三方平台合作。”光聚科技的营销经理陈宇说,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光靠卖设备难以形成一种盈利模式,用户的持续性不会长久。与传统医疗设备相比,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的优势在于监测的持续性,而这种持续监测后,得到的健康大数据需要进行分析,才能对用户的健康起到指导和管理作用。
“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做,但是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第三方平台来做。”陈宇说,用户购买了智能医疗设备,但是最后得到的大数据若对个人的健康不管用,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的使用不会长久。因此,对于光聚科技来说,与有成熟服务模式的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合作比单单卖设备来得更重要。 “我们来高交会的目的,是想通过产品的展示,让大家对移动医疗设备有一个认识。”陈宇说。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在线轻问诊、线上卖药、线上挂号、在线健康管理等模式迅速发展。在众多商业模式中,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也被视为最有潜力的方向之一。不过,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模式并不能成为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光靠卖设备不能成为一个盈利模式,互联网医疗必须要提供服务才可行。”云安医疗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对于购买服务的用户,都是免费提供设备。”
2.线下布局实体店和医院成新趋势
“互联网+”是今年高交会最热的话题之一,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尽管互联网巨头和各家创业公司都纷纷注巨资投入,但似乎都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盈利模式或方向,医疗行业似乎是“互联网+”领域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在继2014年丁香园开设线下诊所之后,今年5月,移动医疗春雨医生宣布,将在全国开设25家线下诊所,到2015年底,将在全国开设300家诊所。线下开诊所、布局实体店似乎成为互联网医疗探索盈利模式的又一个突破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医疗仍是“叫好不叫座”。易特科集团总裁张贯京介绍,该公司线上产品“安测健康”APP下载量超过2500万人次,注册用户达到645万人次。但是,该公司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绝大部分是免费的,在2500万个下载量中,只有37万是付费客户,线上付费用户仍只有少数。
去年高交会上,易特科相关负责人就向笔者透露,该公司计划把线上服务延伸到线下,布局线下诊所和实体店。笔者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在深圳已经布局了36家O2O线下实体店,这些实体店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康中心,在线下拓展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服务。此外,公司还收购了国丹妇儿医院,打通了院前、院中和院后所有医疗环节,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的O2O闭环。“互联网医疗的本质还是医疗,但是目前医疗行为在线上很难实现,必须到医疗机构才可以开展。”易特科集团副总裁于飞说,因此,互联网医疗必须从线上延伸到线下。
尽管今年5月才成立,云安医疗也在不断布局线下实体店,与龙岗等地区的日间照料、社康等合作,开展线下服务。笔者发现,过去仅仅是做线上资讯的移动医疗公司也非常注重线下的服务,线上的资源目前也很注重跟线下结合。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将来的发展方向必将是向O2O的模式发展――医疗最终的服务还是由线下提供。
3.政策和人才仍是阻力
与保险机构合作、开线下诊所、办医院……今年互联网医疗公司又有了诸多盈利模式和方向的探索。但对于医疗领域这个相对敏感的行业而言,政策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分量。
一位业内人士说,互联网医疗本来应该是一个存在于线上的医疗行为,为何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把线上的行为延伸到线下呢?这主要还在于政策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医疗政策还只允许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非医疗机构的网上问诊仍是不允许的。此外,没有放开处方药的网上销售,也没开放医保账户针对医生网上诊疗费用的支付等,很难让线上问诊推广。
此外,互联网医疗目前发展非常困难,还与整个医疗体系无法支持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有关。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公立三甲大医院为核心。在以治疗为核心的医保支付制度指引下,缺医少药的其他各类医疗机构都无法与大医院争锋。想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如果没有支付体系的支撑,则难以扩张。在这种以巨无霸医院为核心的、以治疗为支付支撑的体系下,以预防和康复为切入口,以提高疗效和可获得性,从而在总体上进行控费的互联网医疗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笔者了解到,易特科之所以收购医院做互联网医疗,而不是与医疗机构合作,就是在寻求医疗机构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不是没找过。”于飞说,“大医院、医生都很忙,没有时间做,也不愿意做,加上医院的信息系统有很多东西不能向互联网医疗公司放开,找医院合作非常难,最后只有自己来做。”
自己的医院嫁接互联网医疗服务不成问题,但是人才资源必将成为另一个问题。除了互联网健康管理人才外,线下实体店和医院的医生也是互联网医疗机构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中国老百姓的医疗习惯依然是生了病就上医院,或者托熟人找专家。要其线上管理的用户,都到其线下医院去就医,如果没有好的医生,仍很难吸引用户。若依靠多点执业医生,在目前“院长不愿放,医生不敢走”,且三甲医院医生诊疗强度大的情况下,其可行性和稳定性都不容乐观。
正如于飞所言,无论互联网医疗公司有多少探索,有多少模式,最终都需要政策的放开。如果政策不允许,移动互联网再具有魔力也会鲜有用武之地。如果政策放开,被抑制的需求一旦爆发出来能量就会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