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由机器人完成
在这次实验中,STAR机器人整合了几项不同的技术,解决了给软组织动刀的难题:其视界依赖于放在肠部组织内的数个近红外荧光探针(NIRF);一台NIRF相机对这些探针进行追踪,3D相机则记录这些部位的影像。结合上述数据信息,STAR机器人会自己计划好缝合过程,再根据手术过程中组织的移动自行调整。
实验中,有40%的部分由研究人员为机器人提供指导或帮助,例如帮机器人拿线等等,有60%则由STAR机器人自主完成。
据报道,60岁的英国男子阿兰·贝克汉姆今年年初被诊断出前列腺癌。起初,他发现自己尿血,通过随后的切片检查,医生诊断他患癌。“我并没有给你判死刑。”这是医生宣布诊断时,贝克汉姆记得的唯一一句话。
在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手术的资料后,贝克汉姆毫不犹豫地决定接受机器人手术。
今年3月,贝克汉姆通过机器人辅助手术切除了癌症肿瘤,如今,他成了医院的志愿者,积极向其他患者宣传机器人手术的好处。
“机器人的应用令手术过程变得更轻松,尽管是机器人在执行手术操作,实际上医生在操控机器人,他们在手术中的合作天衣无缝。”贝克汉姆说。
缺陷:价格昂贵
业界专家认为,虽然实验有重大突破,但机器人“近期内还无法在外科手术中实际投入使用”,至少机器人所依靠的NIRF探针还是人类安插的。
昂贵的价格也是阻碍手术机器人进一步普及的因素。以英国威尔士大学医院为例,该院购买的一套达芬奇机器人价格为250万英镑,约合2000多万元人民币。另外,每年的维修费还需约100万元人民币。昂贵的器械成本意味着同样的前列腺癌根除手术,机器人手术的价格要比传统窥镜手术多花3万元人民币左右。
最后,尽管机器的手术精准度比较高,但也并不意味着零出错。据媒体报道,达芬奇机器人的生产商直觉外科公司目前正面临着几宗诉讼。